化学学院“三全”模式谱写考研工作新篇章

作者:李华 赵伟烨责任编辑:赵伟烨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次数:505

63.43%,化学学院2023届毕业生考研拟录取率实现历史性突破。

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全院师生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必然结果。正如被电子科技大学拟录取的张家渠同学所说:“回望那段考研旅途,我会永远记得踏着晨曦去图书馆、踩着月色回宿舍日子,永远铭记巨大压力之下的奋不顾身和那来势汹汹的病毒感染……追星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成功了!然而,我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坚持与拼搏,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支持,更离不开学院的关心和帮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近年来,化学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构建学生考研工作“三全”模式,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全员参与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全体教职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回归育人本位,明确岗位职责,构建“学院领导统筹部署、专业教师+辅导员激励引导、学长学姐榜样示范、优秀校友鼎力支持”四位一体工作法,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主体从“单”到“全”的转变。

学院高度重视考研工作,坚持将其作为助推学院学风建设重要抓手,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学生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会议等多次专题研讨部署,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对全院教职工思想引导,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考研中的角色定位,压实责任、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学生考研的工作格局。

《物理化学》作为众多考研学生选考专业科目之一,化学院《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李丽芳老师深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让学生在考研中事半功倍。“记笔记是上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的灵魂,要亲自在课件或者笔记本上梳理一遍知识点,过一遍每道题的思路才能深刻理解、扎实掌握。”李丽芳老师鼓励学生养成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考研复习阶段,李丽芳老师会帮助选考《物理化学》科目的学生查缺补漏。她总是说:“我希望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更多考研学生,只要学生有需要,我的热情和付出就不会被辜负。”

在材料化学专业主任李厚深老师的课堂上,除了收获专业知识外,还经常听到他和学生交流“考研观”:“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勇敢地去尝试攀登更高的山峰,去更高更广阔的舞台领略知识的奥妙。”他鼓励学生考研,也期待更多的学生走上考研路。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化学学院每位教师不仅注重“教好书”,也注重“育好人”,用实际行动点燃每一位考研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引燃他们深造的热忱,让梦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发挥校友资源,长期以感情为纽带,以交流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为学院发展提供鼎力支持。在考研工作中,广大校友在帮助学生搜集复习资料、联系导师和调剂院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高校人才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院针对大学期间各阶段学生群体特点、发展规律、面临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性开展教育引导,实现全程育人。学院一直注重新生养成教育,坚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师生见面会、院长论坛、专业导师论坛、校友论坛、优秀学子论坛等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使广大学生自大一入学初就“立初心、定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久久为功的恒心,推动“考研目标”落地生花。

2019年9月3日,是郭风静同学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新生师生见面会上,迷茫的她拿着学院发的“初心手册”,默念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盯着“我的大学奋斗目标”,陷入了沉思。“大学是什么样的?”“我的大学该是什么样的?”经过3天的深思熟虑,她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大学奋斗目标: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年已过,她圆梦初心。

推免至吉林大学的侯佳怡同学在大二初就进入科研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排第一班班车从泮河校区赶往岱宗校区,总是在宿舍门禁前再坐校车匆忙赶回,也会特意选择本部选修课,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光阴飞逝,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望来路,在学院‘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过程中,在学院‘全程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模式下,我对科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信心。”2022年10月,侯佳怡和被福州大学拟录取的王壮壮两位同学分别在侯芹、周云雷老师指导下,先后在《Chemosphere》(影响因子8.943,JCR一区)发表研究工作。

近年来,学院通过打造“科技论文式实验报告写作大赛”“英语系列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明确专业方向、浓厚专业兴趣、打好专业基础、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水平;通过选树典型,发挥优秀学生在学院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建立朋辈辅导机制,“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氛围愈加浓厚。

面对每年九成以上学生选择考研深造的实际情况,学院坚持问题导向,为考研学生全程指导。说起学院帮助,被山东农业大学拟录取的赵鑫同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院校选择一直到复试、调剂准备,学院老师全程悉心指导、帮助,对我们倾囊相授,我才如愿成为一名准研究生。由衷地感谢学院、感谢学院老师。”

在学生考研征程中,初期,学院会通过组织开展“考研指导会”“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活动,积极引导考研学生认清形势,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目标院校,并为每一位考研学生建立考研台账;在备考阶段,学院始终坚持“一生一策”“一类一方”,动态掌握考研学生情况,开展“考研课程辅导”活动,及时解决学生面对的“难题”“困惑”;复试及调剂阶段,学院精准摸排,切实掌握每一位有望“上岸”学生的情况,举办研究生复试面试培训、简历制作培训等活动,成立由院领导、系主任、专业主任以及就业辅导员组成的“复试及调剂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资源和力量,帮助学生广泛搜集调剂信息、联系调剂院校,助力学生成功上岸。

徐静老师说,在指导学生考研的路上,用老师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在院校报考、专业选择上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意义不亚于学生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让每一名考研学生做“孤勇者”,我们也有底气帮助每一位考研学生勇做“攀登者”。

全方位助力学生成功上岸

“我这辈子都会记得那天晚上,您在宿舍楼道自动售货机前和我说的那些话,坚定了我继续前行的信心,缓解了我焦虑的心态,终身受益。”这是张家渠同学收到电子科技大学拟录取通知后发给2023届毕业生辅导员赵伟烨老师的消息。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学院用心、用情、用爱陪伴考研学生,为他们提供暖心服务,全方位助力考研学生成功上岸。

一是通过信息采集、谈心谈话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复习状况,对于压力较大学生及时给予关心和有效心理疏导,并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与帮扶,注重将勤工助学与能力提升精准结合,助力经济困难学生“轻装上阵”;二是院领导、就业辅导员等经常性深入学生宿舍、考研自习室等走访慰问,特别在校园疫情封闭管理期间,驻校教师迎难而上,为考研学生发放防疫物资,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三是通过建立涵盖近几年考研学生信息及报考院校等内容的考研学生信息资料库,为需要线上复试的学生提供大学生社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室等房间作为复试场所等,助力考研学生上岸。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化学院考研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的“缩影”,充分展现了学思并进、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守正创新、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