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管理制度

1、管理体制:山东省高校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大学建设、独立运行的学院级研究实体,享有独立的人、财、物自主权。对实验室内部研究人员实行竞争聘任机制,对实验室外部研究人员实行开放流动机制。

2、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具体任务等提出建议,做出决策。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强调权威性、代表性和国际性,本届学术委员会由15位本学科知名专家组成。

3、组织保障机制: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设主任一名。其职责是: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包括人员聘任、仪器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财务开支、行政管理等,并接受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监督。其工作宗旨是:把时间还给科学家。为此实验室成立了综合办公室并设有专职管理人员,以便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和满意的服务,确保实验室高效、有序地运转,保证各项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
实验室制定了系列化的管理条例,如《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制度》、《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办法》等。
为了更好的实行民主管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室务会议制度,室务会由主任、四个研究方向负责人、课题组长、秘书和学校分管领导组成,讨论决定实验室内的重大事项,如学科发展方向和领域、课题设置、大中型仪器的购置、大额经费支出、人员招聘、人才培养和选拔、岗位确定、重要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年度考核及评比等。
为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实行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其中以课题负责人为主的研究小组是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单位,享有较大的人、财、物自主权。

4
、竞争激励机制: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岗位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对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各种学术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资金支持。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培养对象等每年分别发放相应比例的岗位津贴,发放津贴数额的依据是岗位职责的年度考核结果,成绩优异者将获得业绩津贴。鼓励研究人员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5
、开放流动机制:实验室分别在四个研究方向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开放机制。
研究队伍开放:研究队伍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按需设岗、岗位定责、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分级管理,按研究方向设置科研岗位。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人员、兼职教授等。建立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保障适时吸收新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人员的流动和更新。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为中青年研究人员创造出国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的机会,联合组建跨国的合作研究队伍,促进固定人员在一个开放、流动的环境中工作。固定人员的流动有利于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稳定青年核心队伍,吸收海外华人学者,重视客座研究工作的开展,主动邀请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客座研究,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研究力量,同时也为客座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机会与条件。
研究课题的开放:在倡导联合申报课题的基础上,实验室承担的各项课题,除了个别规模较小研究和特殊情况外,尽可能与国内外高校、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及校内相关学科人员进行合作研究。这样不仅增强实验室研究力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利于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减少重复性工作。本着互惠互利、成果共享的原则,实验室计划设立开放研究课题20项,经费60万元,国内外公开招标,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研究环境的开放:为了使实验室成为国内外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实验室的硬件、软件与数据平台实行对外开放。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为客座人员提供工作场所、信息资料服务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便利,为有关研究者提供研究条件,同时也利于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实验室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任何人和课题组不得占用,实验室人员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并为来室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方便的使用条件,对内实行低收费。同时,研究人员必须服从本室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

6
、民主监督机制:由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人事部门对实验室主任人选、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等向全校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各方面负责人、学术骨干人选、客座研究人员、开放课题、财务等进行竞争聘任或公开、公示,提高大家对实验室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7
、国家目标和自我发展机制:本实验室在研究方向与选题上将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课题开展联合攻关,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提高实验室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既有利于实验室内科技人员的充分合作,又有利于与国内国际其它相关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联合。充分尊重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性意见,发挥中青年学术骨干的作用,争取更多地承担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全面达到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考核标准。

1、管理体制:山东省高校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大学建设、独立运行的学院级研究实体,享有独立的人、财、物自主权。对实验室内部研究人员实行竞争聘任机制,对实验室外部研究人员实行开放流动机制。

2、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具体任务等提出建议,做出决策。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强调权威性、代表性和国际性,本届学术委员会由15位本学科知名专家组成。

3、组织保障机制: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设主任一名。其职责是: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包括人员聘任、仪器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财务开支、行政管理等,并接受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监督。其工作宗旨是:把时间还给科学家。为此实验室成立了综合办公室并设有专职管理人员,以便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和满意的服务,确保实验室高效、有序地运转,保证各项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
实验室制定了系列化的管理条例,如《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制度》、《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办法》等。
为了更好的实行民主管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室务会议制度,室务会由主任、四个研究方向负责人、课题组长、秘书和学校分管领导组成,讨论决定实验室内的重大事项,如学科发展方向和领域、课题设置、大中型仪器的购置、大额经费支出、人员招聘、人才培养和选拔、岗位确定、重要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年度考核及评比等。
为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实行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其中以课题负责人为主的研究小组是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单位,享有较大的人、财、物自主权。

4
、竞争激励机制: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岗位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对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高水平学术论文等各种学术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资金支持。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培养对象等每年分别发放相应比例的岗位津贴,发放津贴数额的依据是岗位职责的年度考核结果,成绩优异者将获得业绩津贴。鼓励研究人员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5
、开放流动机制:实验室分别在四个研究方向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开放机制。
研究队伍开放:研究队伍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按需设岗、岗位定责、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分级管理,按研究方向设置科研岗位。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人员、兼职教授等。建立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保障适时吸收新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人员的流动和更新。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为中青年研究人员创造出国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的机会,联合组建跨国的合作研究队伍,促进固定人员在一个开放、流动的环境中工作。固定人员的流动有利于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稳定青年核心队伍,吸收海外华人学者,重视客座研究工作的开展,主动邀请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客座研究,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研究力量,同时也为客座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机会与条件。
研究课题的开放:在倡导联合申报课题的基础上,实验室承担的各项课题,除了个别规模较小研究和特殊情况外,尽可能与国内外高校、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及校内相关学科人员进行合作研究。这样不仅增强实验室研究力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利于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减少重复性工作。本着互惠互利、成果共享的原则,实验室计划设立开放研究课题20项,经费60万元,国内外公开招标,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研究环境的开放:为了使实验室成为国内外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实验室的硬件、软件与数据平台实行对外开放。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为客座人员提供工作场所、信息资料服务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便利,为有关研究者提供研究条件,同时也利于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实验室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任何人和课题组不得占用,实验室人员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并为来室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方便的使用条件,对内实行低收费。同时,研究人员必须服从本室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

6
、民主监督机制:由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人事部门对实验室主任人选、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等向全校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各方面负责人、学术骨干人选、客座研究人员、开放课题、财务等进行竞争聘任或公开、公示,提高大家对实验室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7
、国家目标和自我发展机制:本实验室在研究方向与选题上将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课题开展联合攻关,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生物分析化学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提高实验室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既有利于实验室内科技人员的充分合作,又有利于与国内国际其它相关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联合。充分尊重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性意见,发挥中青年学术骨干的作用,争取更多地承担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全面达到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