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研究方向一

学术带头人姓名

艾仕云

教授人数

2

副教授人数

2

有博士学位人数

5

目前本方向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1、本学科方向工作内容和特色:生物传感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之一,利用功能材料的高反应活性、高催化活性和生物材料的特异性构建的光化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分析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灵敏、高效、特异的检测。本研究方向自2001年以来,开展了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光化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等研究工作,将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环境污染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经过几年的研究工作积累,在国内已形成了如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1)采用电化学技术、微波反应和溶剂热反应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功能材料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酶固定、基因修饰、环境污染物催化等方面。(2)通过分子的大小、形状、结构和官能团的设计,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功能材料与生物材料的组装,对组装方式、机理、界面结构等基础性工作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多种纳米生物传感器。(3)利用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对生物体内自由基、动物病毒、化学污染物及天然活性组分进行研究,建立了各种体系的超灵敏检测方法,扩大了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的应用。
2、本学科方向优势和可能的突破:以2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4名讲师等学术骨干组成研究团队,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成立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篇。研究团队紧跟国际前沿,以生物传感技术对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病毒和微生物检测方面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在《Biosens. Bioelectron.》、《Electrochem. Commun.》、《Anal. Chim. Acta》、《Electrochim. Acta》、《J. Hazard. Mater.》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目前本方向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研究等项目的经费支持。本研究工作从理论上阐明了纳米材料对生物分子的识别与检测机理,功能材料在电极表面的构建方法和电催化机理,对于目前社会十分关注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病毒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方向以后工作重点将从设计和合成环境友好的功能材料出发,以适应环境及食品污染与控制、动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和动植物病毒与防治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的需要。充分研究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性质,对它们在有毒污染物、基因和病毒传感平台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这些研究将有望促进材料科技的发展,拓展功能材料在分析中的应用。


版权所有